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

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

安徽省示范特色学校

首页
创作园地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学子天地 > 创作园地

改革开放30年征文:我经历的农村教育

发布时间: 2016-05-12   撰稿:    审稿:    签发:    阅读次数:

    记得上小学时,正值改革开放第三年,我们村庄的学校是原关帝庙改建的,虽是新的土坯房,但里面设施很破旧。学校共有三个教室,我们一二年级合用一个教室,中间用两个木桩隔开算是分界线。老师的讲台是用砖砌成的,我们的课桌也都是一条条宽板凳,我们上学自带小凳子。老师都是村里聘的民办教师。上课时,老师在黑板中间竖着划一条线,左边一年级用,右边二年级用,老师忙了这边再忙那边。我们在做完功课后,还能听老师给二年级讲,这也是我从一年级直接升入三年级的原因。改革开放初期,学校条件虽是简陋,上课也不正规,没有上下课时间点,但终是让我们都有了学上,都能够学到知识,这已是进步了。 
    转眼五年小学生活过去了。考初中在那时可不是件容易事,因为我们全公社只有一处初中,考的人多招得人少。因此,我们同龄人大多都只读完小学就务农了。我是比较幸运的,当时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入初中。在初中,教学环境有了大的改善。过去的土坯房全部改建成了一排排的大砖瓦房,一个年级分几个班,每班都有宽敞的教室。教室里我们也都用上了新课桌,每门学科都有专门的老师为我们上课。在当时,虽然我们教学仍然是粉笔加黑板的旧模式,但我们的教学环境有了质的提高,使那些没能上初中的同龄人都羡慕,好像我们都上了天初中三年期间,我亲眼目睹了农村教育的变化,各村的小学也都盖成了新房,师资力量也都得到了充实,教学逐渐步入了正轨。 
    考高中时,我们全公社400多人中能考上的也只有30几人。在高中,是我第一次见到教学楼,也是我第一次上实验课。很多第一次,见证了我们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。从小学到高中,我深刻认识到当时考学的不容易。有多少同学,就是因激烈的考试竞争而被挡在高一级学校的门外,被迫停止了求学的脚步。那时的教学,也只能是满堂灌的应试教育。
    大学毕业后,我被分配到我们乡镇中学教学。从这个校门走出的我,再一次回到这所学校,“普九”工程的成果、义务教学的兴起、一草一木的变化,再没有比我体会更深的了,小学生们再也不因考不上初中而烦脑了。望着崭新的教学楼,看着像我一样这些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,我真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折服。 
    到现在,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已十多个年头了。在这十几年里,我亲身体验了基层基础教育的伟大变革:一是教材由简单的应试教育读本到现在注重学生读、说、听、写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教本;二是在教具上由原来的“粉笔+黑板+教科书”的老三件,逐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录音机,再到投影仪,再到今天的多媒体教学;三是由过去以考试竞争择优录取到现在的学生免试免费上学。

崔兰英